前面两篇关于群体型及技术型面试的文章,提到了面试方式及流程背后的目的,这一篇将再进一步说说,每一关面试结束后要做的事情。认真做招聘,除了邀约应征人进行个人面谈外,若能同时做书面记录,便更能从中窥探到所面对的挑战是什么。这些记录应以数据为主,通过数据分析,就能找出潜在的原因。
从日报、周报、月报到年报,直到人力资源部把数据分析结果反馈到最高管理层去。通过最终分析结果,能了解到一些应征人加入或不加入公司的原因,那可能是因为公司文化、薪酬福利、品牌出众等因素的影响,无论利弊都可做检讨并且在隔年改善。
从筛选简历开始,招聘专员可记录每天收到多少份简历、分别申请什么岗位、多少位匹配工作条件的等等。接着是每天拨电给多少位初步筛选的应征人做通话测试,结果几位通过邀约到群体型面试。此外,也该记录下来,不通过测试的原因,或者在咨询过程中,那些初步匹配的应征人为何拒绝面试?
通常遇到不匹配的原因是应征人申请的岗位完全跟自己背景无关的,如:客服专员申请IT专员工作;而那些拒面试的,通常是应征人发现薪资或福利没达期望的。若在通话后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则是有沟通问题的、太紧张无法表达的、或多次不接听电话也没回电的人。只要初步有了决定,招聘专员应该要发邮件通知应征人结果,这不仅能让对方知道答案,也是工作流程上结案的一种方式。
在群体面试结束后,同样可记录下来,共有多少位应征人通过了、多少位被淘汰、多少位通过却拒绝下一次面试邀约的。群体面试的环节很考验招聘专员的观察能力,在进行人格测试的面试时也非常考验心理学技巧,毕竟单看简历并无法百分百掌握,实际上很多应征人的简历是通过专业人士代写的,有时他们甚至无法解说有关简历里的经验。
所以之前有提到一些技术小测试,有助于确认应征人对岗位知识的基本程度,只要让面试官发现有任何不诚实的情况,都将一一淘汰。面试官经过多次的观察训练后就如有了法眼,若加上相关的各种记录的辅助,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的准确度便会更高。这环节后,同样要给应征人发邮件通知结果,通过的再把所有资料转交到相关部门经理,然后安排最后一对一的技术面试。
多数能通过群体面试的应征人,也会顺利通过最后面试。少数被淘汰的,问题可能出在他们在回答技术方面的问题时的表现无法让经理满意,但有时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不同环节的面试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时招聘专员会意外得知,在上个面试表现很好的应征人,竟然在最后面试时被批评为态度无礼。或许他们当天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或是迟到很久却没事先通知的,这些在公司的任何面试上都会被视为无专业精神。
被淘汰的原因不管如何,招聘专员都必须尊重经理的决定,毕竟雇用决定权还有未来直接在同部门相处的人会是他们俩,如一开始就感觉对方不对劲,建议要马上拒绝。对于被淘汰者,招聘专员接收到消息后同样也要发邮件通知结案。
那些最后面试通过的候选人,招聘专员会发出录取通知书(Job Offer Letter),通常会提供7天限期让对方做决定。如遇到有不接受者,招聘专员须收集拒绝理由等这方面的资料。有时是因为对方有了更好的选择,或是经过几次面试发现自己融入不进新公司等的。所以在年底时,不同环节的数据就能做最终统计及分析,在负责招聘的专员遇到类似状况时,很快也可根据分析做出相应的反馈。这将有助未来的招聘工作进行得更专业、更精准。
像薪酬福利方面的也可通过市场调查,提供分析数据与预算后做新规划的建议。另外从一整年来收集到的应征人常问的或最担心的问题,都可列入公司简介里。招聘专员既是公司形象代表,来应聘的人才很多时候除了是被薪酬配套或公司品牌吸引外,也会被他们无形的专业精神吸引。
最后,在每个环节结束时都必须让应征人知道,他们将会通过电邮或电话被通知面试结果,好聚好散,这也是招聘专员的任务之一。没人可知未来能与谁合作?今天应征人因种种因素不匹配,不代表未来的他不会进步,又或说通过他们的圈子,或许能找到人才。以婉转的方式通知应征人落选,让每件事都有一个完整的结案,除了是专业和贴心的表现外,对方也会心存感激。
我们常会听到有人总是等不到消息的情况,这会让求职者对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名誉)。不过是通知一声的小事一桩,为何不把它做好呢?
(以上观点仅属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