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发表的一份最新2019冠状病毒病的基因系谱研究报告指出,他们在探讨新冠病毒从武汉到欧洲和北美的传播轨迹中,发现病毒在疫情初期于各地传播时突变成3个分支(毒株),可分为最原始的A型毒株、突变后的B型毒株和C型毒株三种类型。
而被视为疫情源头的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虽然出现A型毒株,但在武汉样本中更多的是变异的B型毒株,但A型毒株在美国和澳洲研究样本上更为常见。
专家们警告,2019冠病病毒正不断地快速变异,以适应不同人群中的免疫系统抵抗力。
研究由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专家福斯特领导,由于病毒发生了太多快速突变,研究人员无法完整追踪病毒的家族谱系,所以采用数学网络算法,同时找出所有可能的谱系。
团队分析疫情爆发初期从患者身上取得的第一批160个完整病毒基因组,利用数理网络演算方式整理出部分病毒毒株突变后的传播源头。
福斯特表示,这项技术最为人所知的用法是通过DNA追踪史前人类的动向。这是首次将它用于追溯新冠病毒一类的冠状病毒感染途径。研究刊登于《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
A型毒株不是武汉最主要类型
团队利用去年12月24日至今年3月4日于全球获得的病毒基因组样本,分析出3个有紧密关联的突变毒株,并以A型、B型、C型为代号。
专家指出,A型与蝙蝠身上的新冠病毒最接近,即是原始的人类新冠病毒基因组。A型毒株存在于武汉,但不是武汉最主要的毒株类型。专家反而在曾居住在武汉的美国人身上发现突变的A型毒株,而大部分感染此类毒株的都是来自美国及澳洲的患者。约3分之2的美国患者样本验出A型毒株,主要来自西岸。
在武汉,最主要出现的是B型毒株,并普遍在东亚存在,若毒株没有进一步突变就不会扩散至区外,意味它在武汉“奠基”。
基本上,在疫情暴发的第一阶段,欧洲、美国和澳洲等东亚以外地区最常见的是A型和C型。B型则是在东亚最为常见。C型早期时出现在新加坡,这也是欧洲第一批感染者身上常见的毒株类型。
这一研究报告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讨论,认为这份报告可以成为新冠肺炎不是起源于武汉的佐证。
至于为何A型病毒没有在武汉大范围感染,福斯特分析可能是”A型无法适应当地人的免疫系统”因此变异成B型,另一方面A型病株则适应了美国和澳洲人的免疫系统。
该研究团队目前正将其研究样本扩大至1001个病毒基因组。虽然研究结果尚未出炉,但福斯特表示,第一批感染以及病毒传播发生在去年9月中旬至12月初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