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华文世界各地无数听众的心,为不同记忆与情感、不同立场与世代,搭建一个人文思想的沟通平台。
龙应台写作40年来,应邀至两岸三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发表过逾百场演讲。面对每一次演讲,她必做大规模的准备功课,了解现场听众来自何方,调整不同切入主题的方法。这是她对来聆听演讲的人表达尊重的方式,亦是她演讲感染力极强的原因。
《龙应台演讲集》由作家费心梳理、一一检视,舍弃了百分之八十,留下的讲稿是经时光淘洗后,读来意义非但不减,反而相当程度见证了世局的氛围转变,为过往时空画出许多重要的历史剪影、也为不确定未来提供思索问题的关键,一篇篇可深思可慢读的好文章,结集成上、下两册。
沙漠玫瑰,怎么开花(上册):
★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
★哲学使你在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座,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
★那么史学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
★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龙应台历年演讲精粹,有关人文素养、文学价值、公民教育与未来世代等议题。本书内容大多是到各大学与年轻世代的接触和谈话。她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此形成了你的价值判断,决定了我们真正是什么样的人。她谈学生的公民教育,应该与世界接轨。面对全球化、网路化新局,她发表关键性演说,提出世代之间的不信任问题,将来如何传承历史经验、重塑信任的支点,是好几代人必须努力以赴的奔向。
本书特色:
◆写作生涯第一套演讲集作品,呈现出一个文化人对各种议题的思考脉络。
◆演讲透过现场及转播,聚集上万名读者同时听讲,是建立华文世界沟通平台的一种模式。
◆每篇文章都有演讲背景简介,有助于读者了解当下现场气氛,感受讲者魅力。
◆讲稿广为流传,堪为人文素养的教育读本。
因为残酷,所以倾听(下册):
★一个国家文明到哪里,
★我看这个国家怎么对待外来移民,
★怎么对待它的少数族群。——龙应台
龙应台历年演讲精粹,有关历史记忆、政治、文明发展、城乡建设等议题。本书内容特别是针对两岸三地读者的沟通与倾诉。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她呼吁具备倾听的勇气,让每一个个人都能说出埋藏心底的故事,得到真诚的倾听;这是一种面对历史、修复断裂记忆,避免灾难重演的功课。她每到一个城市演讲,都为当地带来突破成见的讨论与思维:在北京举出文明的尺度,介绍台湾民主化历程;在海外华人社区谈文化的穿透力;在香港建言世界级的城市开发不应牺牲传统文化;在新加坡分享乡村情怀,相信只有底层感到幸福时,这个国家才叫幸福。
本书特色:
◆写作生涯第一套演讲集作品,呈现出一个文化人对各种议题的思考脉络。
◆演讲透过现场及转播,聚集上万名读者同时听讲,是建立华文世界沟通平台的一种模式。
◆每篇文章都有演讲背景简介,有助于读者了解当下现场气氛,感受讲者魅力。
◆2010年、2016年两度在北京顺利登台完成演讲,见证了当时的两岸氛围。
走路:
好多年前,作者曾徒步走到竖立在公共电话亭旁的红色邮箱,投入明信片。
2年多前,突然兴起想要散步,那是一条人烟车马稀少的乡村小路,没有猫咪在窗口与作者凝视,却有一堆菜园狗以警惕的眼神看着外来客,象是防备着心怀诡异者;清明时节最常走的是坟场黄土路,小心冀冀地跨过一个个墓地,深怕不小心一脚踩在拿督公头上,那可得赶紧双手合十道歉;方向感不好,最常走进陌生路,仔仔细细地研究四周景象和认出路向。得益于此,竟然发现这家栽培了漂亮的花圃;那户门上挂着颖川牌匾是洪姓人家……
这些与龙应台在《走路》里建议的走路路线如此地相似,走进一条陌生的路、亲手写封信,走到邮局寄出、去坟场走走……如此简单,却是如今重度网络使用吋代里难以完成的事。当初,她就是为了把自己从网络世界拔出来,一是选择读书时写笔记,二则是走路。选择走路,是为了与自己来一场单独约会,静下心来好好地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走路,是一个独处的实践”,她在书里如此写着。若你想要与自己独处约会,或许可以参考她的建议,比如去公园,跟不同的人对话,而借此练习,你是否多认识自己一些?
作家风采:
★台湾著名作家。
★2012-2014年为台湾首任文化部长。
★2015年为香港大学“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
★2017年移居台湾屏东潮州镇,开始乡居,行走于鳯梨田、香蕉园、大山大海之间,与果农丶渔民、猎人、原住民为伍。
★2021年开始在太平洋畔、台东都兰山中生活。
龙应台老师六月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