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政治革命都有其独特的原因。但是每一次革命也都代表政治、社会秩序剧烈及突然的改变,而且几乎总是诉诸武力。而这也导致长期的,多少有点激进的政局动荡。革命意味著社会结构的某一种改变,而且至少以革命份子的说法,是以大众的利益为依归。
意大利的民族主义份子马志尼(Giuseppe Mazzini,1805-72)认为思想在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伟大的革命都是主义而非刺刀的产物。必须先达到道德的革命,其次才是物质层面。可以确定的是,每一次革命都必定是成功的;如果革命失败,那么在史册中必定被贬抑记载成暴动阴谋。革命最终成功都是因为镇压革命的部队太过脆弱而被潮流吞噬。但是国家通常都拥有镇压被压迫者和不满现状者的力量,那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失败的叛变远比成功的革命要来得多的原因。
一个人能否从历史中找出导致某些社会发生革命的一个共通弱点呢?或许不行。军事上的失利常常是一个催化剂,就像在1917年的俄国革命中发生的情况。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认为每一次革命都是源于统治阶层内部的意见冲突。1789年巴士监狱沦陷前夕的法国政府,则正饱受威权扫地危机的困扰。
但是在一场革命被历史认可记载之前,新的掌权者必须强化他们的威权并且获得人民的支持,不论是自愿或以武力胁迫。诸如1775年爆发的反抗英国统治的美国叛变在内的某些革命,是由人民发起的,有没有取得人民认同便无庸置疑了。但其他像是在俄国发生的布尔什维克(Bolshevik)改变那样的革命,则必须在事后说服人民,或是以武力建立其统治人民的权威。事实上,这类的革命通常都同时采取上述两种方法。
独立宣言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制定者宣告了殖民地拓荒者所追求之理想的正义,而他们所自持的那股义无反顾的信心,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能清楚地显示现代初期革命所具有的新正当性。这项宣言是一个渴望进步的启蒙运动式陈述,并以“天赋人权”及“政府必须基于人民的同意”而存在这两项数念为思想中心。它以短短几句传颂至今的庄严文辞,就清楚无误地表达了启蒙运动时代政治理论的精义:
“我们相信下列的事实是不言自明的:人生而平等,所有人都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诸如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为了获取这些权利,人民组织了政府。政府的合法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当任何时候政府一旦违反了上述的目的,人民有权将其推翻并建立新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