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Miko老师有约
科技发展迅速,网络上不胜枚举的沟通软件(如:WhatsApp、WeChat、Telegram等)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这样的趋势究竟好还是不好?本次的选写文章,很荣幸能联系上深耕于沟通专业领域多年的Miko老师,一起来深入探讨本世纪企业在招聘职员时,其中一项要求的必备技能 – 有良好 / 较强的沟通技巧。
以下为老师对于相关课题,从不同视角给出的重点分析:
(1)通过网络传信息带来了方便,特别适用于远距离的沟通。然而现今在办公室里,可以看到同事之间(特别是社会新鲜人)即使是对坐在一旁的同仁都选择用传信息的方式沟通,我们要如何鼓励大家开口说话,以便更有效率的解决工作问题?
为何会有此趋势?人际关系里原本就有分主动型和被动型的人,不敢开口的人,或许跟个人气质、教育背景有关,比如长期生活在不被允许主动提出要求或想法的环境下长大。这让老师想起一次与女儿逛服装店遇到的情况,在试穿服装的20分钟后,店员突然通知说物件有损要求赔偿。经过一番追根究底后,才发现原来有部分的服装是不允许试穿的。最后店员的上司还出面解释,店里有规定那些衣服不能试穿太多次,但是那样的说法跟损坏物件的事宜似乎牛头不对马嘴。
从这实际案子里看,逻辑上管理人务必事先让顾客知晓有关规定,可通过使用贴告示牌或亲自告知的方式作出提醒。对于擅长心理学的Miko老师而言,看到这样的情况不得不感叹,为何店员视而不见,不表达,不及时说明呢?无论在什么工作领域上,要知道岗位、职务是什么,才能清楚自己的立场从而勇于表达,这当中没对错。大部分人不想多此一举,是因为现实的大环境里有太多No! No! No! 否定的声音,认为干嘛讲多?讲多没用!讲多错多!不讲就会相安无事。
要想在职场上坦然的适当的表现专业的一面,可尝试挖掘自己在该领域的需求(needs)与能力(abilities),或说先了解清楚自身的真实渴望,那样不就能努力地去提升能力了吗?
(2)要如何在面试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沟通技巧?
Miko老师深信,面试时必须着重及注意表达的内容,是否与对方想听的相符?这是她多年会见合作伙伴的经验里得出的结论。面试官所问的每一道问题,背后绝对是连带着动机而来的,因此在面试前要做足功课,去了解公司背景、理念、岗位职责,才能依据公司使命、核心价值去表达看法,从而提出能够引起面试官共鸣的答案。此外,在面试过程中,也别忘了观察对方和聆听问题,若答非所问,那遭淘汰几率相对之下就高了。
(3)试用期无法通过的失败新职员可分为“怕型”VS“不怕型”这两种典型,有什么忠告能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试用期?
上面的第一道问题已经探讨过“怕型”的例子,只需谨记自己的立场并勇于表达。至于“不怕型”的人,基本属于自大型或自我型。Miko老师常教育孩子们处事要低调,但这不意味着憋屈,或默默忍受种种委屈,而是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包括弄明白要表达的对象是谁。有时,当人有极度自大的心理时眼中就只有自己,忘了岗位之上有上司。搞清楚所处的岗位的价值,凡事不仅仅为了自己,而是为公司站在更高的格局,用更宽广的角度出发,然后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达到让上司把你纳入可考虑继续聘用的范围。
▶ 打个比方:
错误表达:埋怨地说我很辛苦,什么都一个人做完(情绪化将影响表现,并且制造危机,有些企业会担心负面职员的思绪会影响其他人)
正确表达:报备实际工作量日增的状况,与上司讨论纳入新职员的规划事宜(或许上司已注意到问题,可理解),沟通时使多用关键词 “我们”。
下周,我们将进一步与老师探讨,在沟通中影响决策的秘诀,敬请期待。
(以上观点仅属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