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老师总是会问: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每个小朋友都会有相去不远的答案,如医生、律师、画家等等……一般人的成长过程中,首先会在中学生涯要结束时,为选择进修科系感到懊恼与挣扎,然后才意识到未来踏出社会后要做什么,和小时候毫不犹豫说出口的志愿,完全是两回事。而有一些人看似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实际上那可能只是长辈们期许的样子。所以,我们可以从职业生涯,去印证自己适合做什么,而工作又是为了什么,若不追问恐怕永远将会一场空。
51巴仙毕业生职业与科系无关
根据YouGov官方网站于2019年10月份的一项调查指出,大马51%大学毕业生找到的工作,与过去修读的科系无关。虽然真的可能是会遇到了逼不得已的情况,才选择了不是自己修读的科系或专业领域内的工作,可是在大学生涯的四年里,难道真的没有培养出其它任何的兴趣或专长?若说是逼不得已,那另外49%的毕业生为何又能够做到呢?或许会有人说,因为选科的关系,什么科比较容易找工之类的,然而这反映了什么?事实是,有一半的大学生,对毕业后要往哪里发展,对未来的方向并未制定具体目标,在面试第一份工作时若被问到:“为何你没选择与你修读科系有关的工作?”,会不知所措。无论如何,YouGov提到,参与调查的人士当中,认为大学文凭非常实用的占62%、认为实用的占35%、不实用的仅占4%。
大部分毕业生在找到工作后,每个月有了一份稳定的薪水生存,或许感觉松了一口气,却也往往因此而停止学习与自我培训。知识是要活学活用的,而且还要不断进修及提升,不然最终会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忘得一干二净。更遗憾的是,几乎所有人都会根据某些不成文的传统规定,理所当然地工作存钱就为了买车、买屋子、结婚甚至生小孩。这么说并非表示反对那样的人生规划,只是当负担、债务不断增加时,一般人会被舒适圈绑架,宁愿过着虽然财务压力过重却安稳的生活。极少部分的人会遇强则强,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惊人的胆识,甚至能翻身而白手起家,然而,试问看看,脱颖而出的机率究竟有多高?
一份理想工作生活比较快乐
人不是机械,不能一心多用,而且人是会思考、有情绪的物种,当有坏思绪产生,就会仿若在潜意识里种下了毒。上班族之所以会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的过着一样的日子,是因为专注力都分散在各种负担上,如:教育贷款、车贷款、房贷款、卡债、孩子等,这些还不包含基本日常开销。与完全没经济负担、债务的人比较,无论是财务或时间管理,那些把事业放在优先秩序第一的,与多数被一般传统的生活追求所累倒的同事竞争,可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先专注于投资自己,除了能不停提升、晋升领取更好的薪资,未来也能在更合适的时间找到理想的伴侣,及在适当的时机,以更合理的价格买到心仪的房产。
生命非常短暂,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呢?年轻人或人在年轻时,常会因为一些长辈或周围的人的劝导与影响,盲目地活成了别人要的样子,而迷失了自己。生命的安排是公平的,人在最初的时候没有钱或资本,却具备了体力与精力,这阶段原本就该专注于自我增值、寻找自我,耐性而沉稳地走下去,总会有先苦后甜的一天。生活与工作是脱不了关系的,除非有能力达到财务自由,不然就要多花些时间,发掘自己的特长与优点,同时去了解职业定位,通过努力,坚持找到那一份理想工作,那么,工作起来就会很有干劲,日子也会过得充实且有方向,生活起来也就比较快乐。
依循一般传统想法去规划人生、去生活其实本无对错,但在跟着那些大多数人一起踏上那条道路时,是否先要看看社会上的受害人案例?万一变成他们的一份子,懵懵懂懂地过一世,这是自己要的生活模样吗?若不是,是否该想想,能够如何做出改变?
YouGov参考文章:Half of Malaysians work in jobs unrelated to their degrees
https://my.yougov.com/en-my/news/2019/10/08/half-malaysians-work-jobs-unrelated-their-degrees/#:~:text=What%20you%20study%20at%20university,jobs%20related%20to%20their%20degr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