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龙应台在莫言得奖后称,他是一位从中国泥土和高梁田里走出来的文学家。不过,有评论家则认他的作品是浸染过魔幻色彩的,指他作品的中国传统并不明显,他们认为沈从文、汪曾祺、贾平凹丶毕飞宇的作品更具有中国意味和抒情性。
如果中国作家获奖,他们希望是一个中国传统写法的,是受《红楼梦》这条线路影响的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几代作家,有者在吸收西方文学流派上不遗余力,什么意识流、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等等,都拿了进来,反倒忽略了中国自己最美好的文学源流。
这使我想起己故作家杨绛,她的文字简雅利落,犀利起来也可一针见血。她和张爱玲都深受红楼梦影响,风格却截然不同,可见红楼梦这本书的厉害。
有些读者认为莫言的《红高梁》、《丰乳肥臀》等小说,虽有些激动,但却不喜欢他小说里的“英雄好汉“。但是读者读沈从文的《丈夫》、《边城》,贾平凹的《浮躁》、《商州》,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毕飞宇的《玉米》、《推拿》,却非常感动。他们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了真正的中国特质。
莫言的体力与精力,令人称羡,动辄三、四十万字的长篇。这是他最有魅力之处。
关于莫言获奖,网上的评论很多。一个最流行的看法就是:莫言得奖是诺贝尔委员会对中国崛起的肯定,是对中国成就的肯定。中国近些年的国际地位确实大大提升,仿佛迎来了一个盛世一般。但盛世的体现,不该是诺贝尔奖、不该是奥运金牌丶不该是高楼大厦高铁动车。盛世应该反映在日常里,反映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正如杜甫的《秋兴八首》,正是中国诗歌的最高峰。其中八首中之八的一句“佳人拾翠春相问“,它间接反映大唐曾经的盛世。孔子所赞同的理想生活境界:“暮春者,春报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中国崛起也好,中国盛世也好,先从”佳人拾翠春相问”、“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做起吧。一个国家的人民有礼节丶有情致丶春风拂面丶生活安稳,那不是盛世是什么?但中国离这样的盛世还有不小的距离!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小说
故乡人事,但面貌全新。
篇幅紧凑,却各有曲直。
从《红高粱》到《晚熟的人》,从历史深处到当下现实,从开天辟地到气象万千。
依然是读者熟悉的那个莫言,带给我们陌生全新的阅读体验。
《莫言作品系列:天堂蒜薹之歌(新版)》是莫言1988年创作的一部体现中国作家良知、反映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力作。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数千农民响应县政府的号召大量种植蒜薹,结果蒜薹全部滞销,县政府官员却不闻不问,忧心如焚的农民自发聚集起来,酿成了震惊一时的“蒜薹事件”。这起被报纸报道的事件促使莫言放下正在创作中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创作出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力作。在结构上,这部小说采用民间艺人演唱与正文叙述结合的互文方式,汹涌澎湃,充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