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外国女子Karen没戴口罩,要进入吉隆坡城中城(KLCC)的国际名牌时装店迪奥(DIOR),遭店员拦下,竟反拍对方并怒斥店员“你们不能阻止我,这是个自由的国家,这不是你的店!”Karen还控诉店员出手推了她,店员立即否认。
一名推特用户发布贴文,并标签卫生部长凯里及卫生部等,促当局找出这名女子及对她开罚单。凯里随后在个人推特发文,以英文谚语“在罗马就要做罗马人做的事”回应这起事件,意指有关游客应该“入乡随俗”。
凯里说身在马来西亚,就一定要佩戴口罩。网民促请有关店家应针对此事报案,让警方给涉事洋女教训,有者则质疑,女子没戴口罩,是如何通过商场大门来到服饰店门口的呢?
10月30日,Karen前往孟沙购物中心,再次被发现没有戴口罩而遭保安员阻挡,当时她愤怒质问对方,还拿起手机拍保安员。
金马警区主任诺德汉助理总监表示,Karen已经违反国家复苏计划第4阶段的SOP,被开出两张合计3000令吉的罚单。她的过失是没有扫描MySejahtera和没戴口罩。
11月6日,Karen自拍视频为自己早前的行为发声,强调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这段视频长达2分20秒,由一个名为“117%WeThePeople”的推特用户所发布。
视频中,她率先以简单的马来语向大马打招呼,再介绍自己是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名字叫作Kerry,不过,自己也知道,大马人也帮自己取了“Karen Dior”的外号。
“早安。我是凯丽,被誉为Karen Dior。我来自(英国)曼彻斯特,旅居马来西亚已有20年。”
她说,她的心、灵魂和孩子,都热爱马来西亚。
不过,她话锋一转,强调每个人的灵魂是自由的,都有选择的自由,包括饮食起居。
“你有你的选择权,我也有我的选择权。”
“很多国家都已放宽防疫措施。请点击下方链接,阅读后再给意见。”
Karen在该支视频中,附上一些外国防疫松绑,外出无需戴口罩的新闻链接,并以国语“开放门户”(rumah termuka),要求批评者睁开双眼、敞开心胸、灵魂和家门。
“爱与欢乐,我们都是自由的个体。”
11月10日,就算面对3000令吉的罚款和指责,Karen依旧自我,继续不戴口罩趴趴走。
网民在孟沙高级商业区里发现了Karen的踪影,此次她竟然与另2名同样没戴口罩的外籍女子逛大街,并上演拥抱亲亲的戏码,不禁让网民质疑,Karen是不是享有特权可一再挑战限令。
该网民是在车内发现Karen又不戴口罩时,以手机拍摄短片,并上载至推特后掀起热议。网民坦言,当有钱人真好,可不戴口罩,并凌驾于法律之上;忿忿不平的网民也在贴文里标签卫生部长凯里及国家安全理事会,促请他们採取最严厉对付行动。
网民质疑“Karen嫂”是否享有特权,频频违反防疫操守,质疑她才刚刚被罚款,却再次不戴口罩逛街,还讥讽指当个有钱人真好,可以凌驾法律之上。许多网民也抨击“Karen嫂”的行为,认为3000令吉的罚款对她来说不是问题,因此纷纷标签卫生部长凯里和国家安全理事会,促请他们采取严厉的行动,对付明知故犯的“Karen嫂”。
小编也网搜到来自英国天空网的一篇报道给我们详细介绍了Karen(卡伦)这个外国名字为什么名声越来越臭。
去年8月,一项调查显示,一些跟Karen有关的视频、表情包等让大家对叫Karen的人产生了负面看法。而60%的英国成年人习惯用名字判断对方阶层、喜恶程度以及是否平易近人。
Karen现在不仅是一个名字,现在更多地被表示为典型的要求特权的中产阶级白人,这个文化符号的出现正是为了抨击白人特权。在过去,Karen指的是那些爱说“找你们经理来”的中年女性,现在它指的奉行种族主义,要求特殊对待的一类人。
在新冠疫情期间,Karen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同意自我隔离、拒绝戴口罩、不愿意保持社交距离。
Karen已经被打上自私的烙印,成了彻头彻尾的“坏名字”。调查显示,年龄40到54岁之间的英国人有69%的人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取名Karen,因为他们担心这个名字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6%的人不愿意在约会软件上匹配到叫Karen的人,18%的人会对丈母娘或者婆婆叫Karen而感到不安。
如今的Karen不限性别、不限年龄,只是一种行为的归类。最出名的Karen是一名叫Amy Cooper的纽约女子,她在公园遛狗时有个黑人男子建议她拴上狗绳,她直接报警并对黑人出言不逊,后来Amy Cooper因此失去了工作。再比如,几个月前有个美国白人大妈在超市被要求戴口罩,大妈直接坐在地上破口大骂,这也是典型的Karen。
2020年,Karen几乎在英语国家人人喊打了。小伙伴在给自己取英文名字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避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