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去年尾,有个朋友的朋友与我做Zoom上预约,虽说要聊天却让我感觉不单纯。果然在问好的几分钟后,她开门见山自称是15年经验的激励培训师,兼商企管理书作者。接着,她开始与我分享PPT档,不理我的感受下说了15分钟,结果我硬着头皮打断她的话题,她却劝说以我目前的岗位一定要懂得这些。我笑着说:“谢谢你分享,这些课程的信息很棒,里头确实有很多我该学习的。”
接着,我给她做了个职务上的小介绍,作为人事顾问,我多数接手的项目都来自中小型公司,通常先要了解组织原有的文化,才能量身定做规章制度。开始的规划,不像有制度的大公司会提供的培训,而是先着重于内部的企业文化培训,这部分是由内部人事部来执行的,除非没有人事部。一切政策,事先要与股东、主管人沟通,过程包括要赢得信任、认可,才能达到共识的。再说,一本好的《员工手册》需要时间去完善,至少实施一年后做审核,不断沟通与调整,还有教育全体员工。
那时我反问她:“以你在培训上的丰富年资,理解现阶段我所说的挑战吧?”她勉强一笑,立马换了一个新话题,推荐自己如何当谁人的导师。站在她的立场,我被看成有潜能的客户,可是她忽略了我的问题,最终没达成她想要的业务目的。 经这样的小插曲,让我对以往、现在、任何接到的案子,所做过或正在规划中的培训,冒出了一个实际问题:“这些外包培训,对员工的帮助有多大?”毕竟多数公司,每年为员工提供培训的预算,设定在员工总年资的大约1-5%,付出的开销似乎只为做表面功夫。实际上,不管是硬技巧或软技巧(hard skills or soft skills)都不是在一天就能掌握到的,就算是个一整天的培训。吉姆.莱恩说过:“让你开始的是动机,让你持续的是习惯”,因此外包培训意味着仅协助员工,在培训上产生工作表现的动力。二来,对于不研究工作技巧的员工而言,提供与实际职务无关的培训,就等于耳边风。
培训的规划与实施组织政策程序,一样都应该在了解需求后,提供对症下药的方案,那就是以实际工作的习惯或流程为例。若要清楚需求,所做的研究细节可参考员工资料、面试考核评估、试用期考核评估与年终考核评估,还有专注于发问好问题。培训员做了分析数据后,在规划量身定做的培训前,需给相关部门领导提出建议,包括鼓励他们与下属沟通,以得知更多需求上的资料,才能深入了解怎么做。
遗憾的是,多数内部或外包培训员,只顾着于“卖”准备好的培训课程,或许他们具备硬技巧的功夫,却缺乏软技巧上的聆听、细心度。公司或员工在买单前,必需自问从培训中,能得到多大的实际帮助?
(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