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您对“鱼菜共生”的概念感到新奇,但是这样农耕法,已经在国外风行多年,简单来说,就是无土的水循环环境下,实现鱼菜共生系统。
两名在校大学生,却在MCO期间,成功打造出一个“鱼菜共生垂直农场”,这个案例,绝对值得科技农业的创业者学习和借鉴。
E-Farm座落在吉隆坡蕉赖一处住宅区内,虽然占地并不大,他们打造城市农场的目的,主要就是希望为城市周边的咖啡厅,酒店和餐馆,提供新鲜无农药的菜。
MCO在家慢慢摸索
23岁的E-Farm创办人之一宋卓洺告诉《真传媒》,早在3年前,他和另一个创业小伙伴李俊贤(20岁),两人主修电子商务系,在大学求学时期因课业需要,到网络搜寻资料时,无意中看到关于海外的鱼菜共生系统资料,当时,两人对这个系统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当作兴趣来进行。
当时,两人透过李俊贤父亲的指导下,找来了供应商一同探讨整个鱼菜共生系统的操作,最终才自己的摸索如何种植。
“20%是可以在网络学习,80%是要靠经验来种的,所以在MCO的时候,给了我们很多时间,学校也关了几个月,所以就拿时间来学习,再慢慢做起。”
宋卓洺说,当时李俊贤的父亲非常支持他们两个人的想法,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父亲的身体对农药特别敏感,只要食用有农药的蔬菜,全身就会长红斑。
“那时候我伙伴的父亲知道鱼菜共生系统,是没有采用任何的农药来耕种的时候,更激发起他愿意从旁协助我们。”
他说:“起初刚开始,我们没有采用自然光在耕种,只是在室内用LED indoor System来耕种,供给阳光,怎知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菜都逐一死去,这也是第一次面对的失败。”
鱼菜共生系统虽然在国内日渐普遍,然而实际操作却一点都不简单,许多人在初期雄心壮志,却是以失败收场。
每当很多人满怀激情加入创业大军时,面对第一次失败很容易就选择退场,不过,对宋卓洺而言,他并不觉得这是失败,然而更激发起他的奋斗心。他笑言:“失败是拿来学习的,如果真的失败也无所谓,就当作人生成长经验。”
他透露,刚开始创业,他一共花了15万左右来开发整个鱼菜共生系统,“我18岁就到新加坡工作了,那时候已经有存了一些钱,和生意伙伴筹够了钱后,我们就开始以这个数额的资金,正式创业。”
农业城市化新风景
之所以打造鱼菜共生都市垂直农场,两人是希望透过这种生产模式,缩短各大城市内的食物里程,并藉由提供价格亲民的有机食材、食品,让都市人吃得更健康。
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此前常被国外用于人工造景的鱼菜共生技术,如今正成为大马农村规模种养的一道新风景。
这种农场,可以种植多种蔬菜,根据不同时间,不同用户的需求轮流来种植。
比土耕更省水用量
宋卓洺指出,都市化的生活方式令现代人想到食物时都是向外采购,而市场上贩售的蔬果多数是以泥土种植,难免令人担心农药残留可能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
“鱼菜共生系统已经开始在马来西亚兴起,这个系统也是水耕种植的其中一种,比起土耕和传统水耕法,鱼菜共生系统没有喷洒农药,否则鱼池里的鱼将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
他补充,其次,比起土耕,鱼菜共生用水量较少,鱼池里因为有植物过滤净化,可再循环使用,不必经常更换,只需适时添加以补充流失或蒸发掉的水份。
用菜喂鱼用鱼养菜
宋卓洺解释,这套鱼菜共生垂直农场,由3个部分组成,底层为养鱼系统,养育所产生的鱼粪通过第二个抽水系统,直接抽到立体的蔬菜种植系统顶部,水流从顶部,直接渗透到每一颗蔬菜的根部,然后,再漏入鱼池,形成了一套闭环的鱼菜共生系统。
“养鱼的水精准过滤后,变成了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供给蔬菜;种菜的水经过养分吸收后,又变成适合养鱼的水,鱼帮菜、菜帮鱼,实现和谐互助。”
他表示,垂直气耕种植是一种城市种植法,相较传统的土地耕种,垂直气耕种植更能节省空间。
他形容:“垂直耕种是向上延伸,可以去到最高5尺或6尺,也就是说PVC管可以有11层的种植空间,那么我种植的范围就是1000方尺乘以11层,因此更为节省空间。”
未来的科技农场,一定是年轻人来干的。像这样19岁的大学生都能干成功,其他的年轻人,何尝不试一试呢?
有兴趣看更多他们的科技农场,可以浏览: E-Farm
文字:起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