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读者誉为“当今华人世界第一神笔”的龙应台,不时发表针砭时弊的言论,笔锋过处铿铿有声。然而,这支笔也有柔情的一面,继2007 年她给儿子的信集结成《亲爱的安德烈》出版后,在 2018 年写信的对象换成母亲应美君。
褪官袍返乡伴母
龙应台曾于2012至2014年期间担任台湾首任文化部长,在参加了一场禁语行禅后,毅然决定放下一切,搬回老家台湾屏东,陪伴当时93岁的失智母亲。
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后,她开始为《天下杂志》的“美君专栏”写了19封信给母亲应美君,道出她对生命信念的亲身实践,表达对上一代的感恩致敬.对下一代的温柔提醒。如她所说,“给美君的信”成为她在怀疑时代里一个人的功课。
大树背后的森林
龙应台从1919年起的各式史料中,筛选出35则图文来衬托美君所处的时代,再连同19封给美君的信集结成这一本“跨代凝视的亲密读本”,这也是她追溯曾被视为一截朽木的父母辈背后那片森林的书。
龙应台透露,她在这35则大河图文如果不存在,美君也只不过是一名普通妇人。
对她而言,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个“美君”,但年轻一辈是否曾询问自己的“美君”来自哪里或经历过什么?还是认为他们只是一截朽木?“这35则大河图文是想要告诉你,没有人是朽木,尤其是你身边的人,他本身是大树,大树后面有森林,唯一盲
目的是你,就因为你自己的窗子没有打开。”换句话说,这35 则大河图文就是大树后面的森林,也是龙应台想要让大家看到森林的目的。
龙应台奉劝大家在人生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学会问自己:“在这个阶段,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我最重要的人是谁?”这等于跳脱原有轨道,反思人生各个阶段,以免将来遗憾。她也建议大家准备好录音器材和笔,做一些基本材料如成长背景的整理,然后对家中长辈作口述历史的记录。
“明明就有两个历史的见证者在你的身边,你只要愿意把自己那扇窗打开,你会发现后面真是大山大河,大江大海,就在你自己的身边,不会遗憾。”
龙应台简介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当代女作家。
1974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1982年,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5年,出版书评《龙应台评小说》。1994年,出版著作《人在欧洲》。1996年,出版《龙应台自选集》5种。1998年,书籍《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发行。1999年,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2007年,出版文集《亲爱的安德烈》。2008年,出版散文集《目送》。2009年,推出学术著作《大江大海1949》。2012年1月31日,成为第一任中国台湾地区“文化部长”。2014年12月5日,正式卸任中国台湾地区“文化部长”。2018年,出版文集《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献给每一个跟时间赛跑的儿女
人生里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
我们出生在山河破碎的时代裡, 你们让我们从满目荒凉中站起来, 志气满怀走出去。 现在你们步履蹒跚、不言不语了—— 我们,可以给你们什麽呢?—龙应台
禁语行禅时龙应台瞬间决定:放下一切,回乡陪伴失智的母亲,开始写信。 十九封信 是对生命信念的亲身实践 是对上一代的感恩致敬,是对下一代的温柔提醒。 有告白、反省、不捨或喃喃自语…… 美君 触发每个生命的故事 牵引 世代间的依恋与不捨
35篇大河图文
个人情感烙在时代的大河图像上,既是微观的炽热,又是巨观的冷静。
走过1920~2020一世纪的生命风景。1925年美君出生,列强瓜分中国;1935年,日本殖民下的台湾,禁止牛车走在马路上;1946年明星花露水,香气渡海来台;1963年梁祝旋风,创造850万票房,美君最爱的电影明星,正是凌波;不曾参与的过去,只有透过照片一页页回顾,封装父母的生命记忆,不让他们的故事随风而逝。
此时此刻
1993~2017,跨越24年,龙应台与儿子们的世代对话 在老去的单行道上 世代交融之必要 每个人只有一个父亲、一个母亲。 父亲母亲也只会死一次,所以父亲母亲的死,是独一无二的经验。 不会说,因为你经历过祖父母的死,所以就上过课了。 __安德烈
一本跨代凝视的亲密读本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裡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龙应台
三年,真的不短。回头看,我还真的同意你说的,这些通信,虽然是给读者的,但是它其实是我们最私己、最亲密、最真实的手印,记下了、刻下了我们的三年生活岁月──我们此生永远不会忘记的生活岁月。──安德烈
华人世界最坦率动人的世代对话,最机智幽默的母子交锋 跨越年龄、国籍、文化与世代价值观 扭转百万家庭亲子沟通模式的三十六封家书。 新增成长记忆照片,映照两代人的十八岁,一路的思辩与追寻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铭刻父亲的逝、母亲的老、人生的离散
深邃、忧伤、美丽,老中青世代无数读者流泪捧读的生死笔记
收录六十帧龙应台亲手摄影照片,记录每个转瞬与交会,无悔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