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让人想吃。做书和做杂志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让人想读。
编辑及出版社的任务是想方设法在书的诉求、装帧、文案、行销上费苦心,让它的声量发挥到最大。那时你还能争取想要吸收资讯和知识的读者眼球,然而现今资讯的来源己被网路大幅接收,仅仅是提供资讯,已无吸引读者阅读和购买的诱因。书必须要有资讯以外的价值,它必须要是更精准、更慎重料理的知识。
如今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已不是把文字、图片集结起来就可以一本书之姿成立及销售出去,书店也不是放满书及杂志就能以书店之名吸引读者。如掌舵大众51余年,大众集团总裁周曾锷先生指出,“书店要永续发展,就必须随时代及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相应调整营运模式。”
☝ “大众”已是新马家喻户晓的书店品牌,但鲜少人知道大众发展的跌宕起伏,以及创办人周星衢先生的生平事迹。
2019年12月,为欢庆大众集团成立95 周年,周星衢基金与大众联合出版新书《百年书业话星衢:大众书局创办人周星衢纪事》,记写周星衢先生在新加坡书业的奋斗历程与贡献,并透过新加坡华文书业发展的重要历史片段,勾勒周先生与新加坡书业的时代关系。
书业现行的经营方法——综合型书店模式,即在店内大大提高非书刊商品的比例,营造不同以往的书店体验,是吸引顾客回流的成功模式之一。
大众集团总裁周曾锷透露,盘点我们此刻拥有的工具、资源,对应现今及末来仍有的优势,想办法突显。换句话说,在新环境中,让你所制作的书“更让人想读”,让你的书店“更让人想待”。
光靠热血无法支撑一个事业。书业经营方式与方向的改变,是无法避免的趋势,特别在多语言多文化、高速发展的新、马两国,似乎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未来依旧是个未知数。因此大众集团96年来游刃于“变与不变”之间:变,即敏锐地意识到时局与市场的趋向,随机应变;不变,则是坚守大众的核心价值,做好本分,静观其变,等待时机再攀高峰。
大众集团总裁周曾锷先生掌舵父亲周星衢先生(1905-1986)奠基的书业王国51年,尽管己高龄83岁,他对工作的热忱与期待未曾退减。依旧马不停蹄地奋进,将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地超越自我。
在他的领导下,大众打破传统华文书店的局限,将业务从新加坡拓展至马来西亚、大中华区与加拿大等区域,跃升为国际企业,成绩斐然。
延续周星衢精神
周曾锷先生忙于业务的当儿,亦不忘回馈社会。2004年,他以父之名创立非营利机构“周星衢基金”,旨在推广新加坡的华文文化,教育与语言。周曾锷先生希冀父亲对华文文教推广的不懈精神,能通过这个机构延续下去。
基金积极推广儿童阅读,出版了多套“星衢童书”与“星衢教育”丛书,亦定期在各个社区图书馆进行“星衢讲故事”,为小朋友讲故事,多面向鼓励华文阅读。除了出版童书与辅助教材,基金也出版人文书籍《致读者:新加坡书店故事1881-2016》、文史经典《马来散记》和《狮城散记》(鲁白野著,2019年推出“新编注本”等,同时也举办文史展览、文学讲座等活动,致力为各个群体营造华文文化的氛围。
周曾锷先生比喻说,他己埋下推广华文文教的种子,接下来就由周星衢基金让这些种子長成能为华文学习遮荫的大树。
《致读者》:新加坡书店故事1881~2016,激活回忆与历史,向岛国书店业致敬
致力于推广华文文化、教育及语言的周星衢基金在2016年的钜献,全书厚达450页,并编有中英两版,跨时代记录了新加坡50家书店的故事,由19世纪未,由早期新加坡五大华文书局到教科书的历史发展,再到现今本地书店业的式微与独立书店的冒现等现象,都有涉及。《致读者》,不失为一道呈现新加坡文史教育面貌的缩影。
《致读者》记载的书店,既有当中的先驱如现存最悠久的书店MPH丶狮城第一家华文书店商务印书馆,也有现代独立书店如BooksActually 。书中详细地记述有光辉历史格局的世界书局(大众集团),尽显书店风貌的千姿百态。这些书店对新加坡的人文发展,普及教育、性别平权、文化理解等方面,均作出重要贡献。
此书也打破了新加坡早期书店业由华文书局主导的一般认知,其中记录了狮城首家书店——英商别发印书馆,即以售卖英文书籍为主;以及本地首家马来文书店——哈芝哈辛书局,至今仍屹立于新加坡。
每则书店故事均经由周星衢基金的编辑们悉心收集与整理资料后方始下笔,书中故事根据书店创店地址的所在区域编排,以各区域手绘书店地图与书店地址列表为始,便于读者按图索骥,怀想该区曾经的书店风华。书末尚有一份书店名录,详列数百家狮城新旧书店的资料。
在 50则书店故事人后,该书邀得9位各领域杰出人士,包括王赓武致授、张人凤教授、林载爵、杜南发、朱添寿、侯明、陈洁仪、陈家毅、黄淑君,亲笔撰子书店记忆,充分彰显书名“致读者”的意义——每位掏出“读家回忆”的人士都是读者。
《致读者》并非仅仅是一本书店之书,其亦是献给书店业主、作者、教育工作者、编辑、读者的个人之书,承载着回忆与情感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