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还没深入了解前,多数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非常片面,只道是个做招聘及发薪资的部门,很多中小企业甚至认为不需要这个部门,认为面试新人和发薪资是谁都可以做得来的,让会计部来处理即可。实际上,所有经历过重组的公司,都能够体会到人力资源管理部的功能不是想象中的简单,原来一切是可依据标准的专业系统来管理,而且那些都是不得忽视的小细节。为了进一步探讨,翻回人事历史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信息。

最早期的17至19世纪,由于大多数人从事的是手工业,并无太高的技术要求,人们基本上是以劳动力来换取薪资的,意思是说工作时间越长(甚至不休息)就能赚取越多钱。值得一提的是,19世纪初期及之前因封闭传统思想,几乎还没有女人露面工作。当时不需要通过任何管理制度来提高效率,甚至无面试考核的必要来录用劳工,就算解雇了谁都能随时招到替代人。劳力被公司视为可消耗的工具,而且完全谈不上人性化。
19世纪开始,伴随着作坊手工业的发展,作坊主为了得到更大的生产利益,逐渐使用机械来替代手工劳动力的需求。另外,由于受第一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的影响,人口结构出现巨大的变化,男性被派往前线当兵,或负责新工业里有关军队出产子弹或制服的工作,而工厂那些腾出的工作便由妇女来替代。

当时机械作为一种技术的应用逐步形成生产力,而人事部门(Personnel departments)及人力发展(manpower development)开始注重职员的能力和素质,提供培训包括调整客观职员的薪酬福利,从而诞生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科学管理思想。
踏入19世纪中期起,也是第二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后,女性在体力劳动中获得更高的认可,在工厂和田地上工作已经普遍。而在战争结束后的电气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再提升了生产效率,在几十年里也产生了极多就业机会,人力资源才因此被重视。渐渐的出现有关不歧视政策,如有性别、种族、残疾、性取向或宗教的歧视,就会视为违法。人力资源部因此开始专注于职员的工作性质、技能、兴趣,来关注他们进步、认可、成就的需求。

直到20世纪起,人力资源演变成人力资源管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相较过去各个阶段,这是最为复杂的时代。尤其在多边合作价值变现的激增,那些过往人依附于组织的劳动关系逐步调整为人力资源与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市场上的动态配置。从过去的刚性的严密流程,改善为柔性的市场导向型,并注重于有效的管理职员的制度及增强公司文化。此外,人力资源通过好的管理来了解职员需求的同时,也激励或提升职员的技能,以达到为公司留住精英的目的。
了解了以上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简史后,有助管理者审核其公司究竟停留在哪个阶段的管理制度?相信在解了这些信息后,才能更进一步的理解现代甚至未来,人力资源管理所需做的正确的事情及价值。虽然人力资源管理从无到有仅不过40年,但是在公司规模越大职员人数越多时,若选择忽视,追不上时代的脚步必定会遭到淘汰的宿命。
(注:以上观点仅属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