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断舍离
断舍离大师山下英子在《亲子关系断舍离》中,进一步将“断舍离”落实在亲子关系的经营,对父母提出:“断是断绝孩子不需要的帮助,舍是舍弃对孩子多余的安排,离是离开不能没有我的执着。”于理论来说,这样的观念和阿德勒心理学不谋而合,阿德勒将孩子视为独立个体,建议教养课题与责任分离,让亲子关系都能呼吸。于现实面,吴晓乐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写下诸多被考试绑架的家庭故事,以孩子成就为己任的父母,将孩子的学业责任揽在自身,亲子宛若两人三脚,共同加入学习的战场,且颠且跛,太注重考试成绩成为孩子的追命符。
对孩子尽力安排与照护,是亚洲父母普遍存在的习惯,山下英子提出“我们总不假思索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话虽如此,但并不等同于孩子拥有无限的努力。”我想起身边的家长,为孩子安排一堂又一堂的才艺课、一场又一场的钢琴比赛,孩子的时间表被课程与练习塞填到满溢,学习时间甚至比上班族的工吋还要长,学校与作业、才艺班,剩下的才是玩耍阅读休闲放空时间,孩子的活动满到无法喘息,未能取得第一名就难以接受。这种生活真的是孩子要的吗?
⚛️将孩子的学习责任留给孩子
“能否请老师多给孩子一些作业?我觉得作业太少,孩子回家就玩手机,讲都讲不听。”
班亲会时,一位家长认为作业太少,于是如此提议,而这和我所知道的作业量截然不同。
家长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夙,母亲买了大量的测验卷给孩子练习,但孩子疲于应付。
家长应了解课业学习和兴趣探索的责任,都应归还给孩子,家长不宜扛在自己肩上。课业学习是学生的工作也是本分,应由孩子自己负责。而兴趣的探索,也应由孩子自己主动争取,而非由家长强塞。教孩子认清课业与兴趣的角色,孩子的动机不同了,学习态度也会天差地远。能让孩子在课业与兴趣学习有两点共识:
1.于兴趣方面,家长应与孩子约定好一学期只对一项兴趣深度学习,只要课业学习都能顺利完成,就能在课余时间探索兴趣。
2.于课业方面,平日放学后不去安亲班或补习班,只要写好学校作业,考前完成复习,就能得到自由时间。
于是兴趣为学业正增强,自由吋间则为作业正增强。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一放学回家就会主动完成作业,因为作业完成就是自由时间。在自由时间里,孩子会自己安装阅读、歌唱、画画与劳作、骑车或游泳。
在这约定下,孩子不但自主完成作业,考前孩子也都能主动复习,因为唯有完成课业学习的责任,才能得到拜师学艺的门票。
⚛️给孩子独立空间
给予孩子独立空间,教了方法后,提供固定的存放空间,应放手让孩子自己练习整理。
山下英子在《亲子关系断舍离》提出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别以收拾之名仍掉孩子的东西,因为每样物品在每人心中的价值都不同。“父母替孩子把房间收拾好,反而是否孩子的价值观,更扼杀了他练习做决定、为自己负责的机会。”
给孩子独立的空间,让孩子拥有完整的决定权,不但是父母信任其能力的展现,亦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责任感,在其维护的过程,还能学习到整理技巧、思考评估与做决定的能力。
⚛️掌握敏感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Tim Seldin 《在家也能蒙特梭利》书里提及敏感期,“孩子在0到6岁间会出现几个敏感期,在某段时间,对某种能力的学习动机特别强烈。例如,生命最初几年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他们认真观察大人的谈话内容与说话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便和我们说同一种语言,连腔调也一模一样。
家长与老师一一旦了解并掌握孩子经历的敏感期,对他们的学习与发展就能提供更有效的协助。”
细心观察孩子的发展是否进入敏感期,适时提供协助,孩子的学习便能事半功倍。协助孩子发展自理能力,能有效为孩子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