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马中文电影交流会于週六(3日)在吉隆坡孟沙Connexion活动中心(CCEC)圆满落幕,叁场内容扎实丰富的电影论坛吸引了逾500人出席,每场论坛座无虚席,观众亦根据论坛内容踊跃发问。
此活动由摩尔娱乐主办,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马来西亚中文影视协会、大同韩新学院、韩新影像、mm2 Entertainment、HWC Coffee Malaysia和访问共同支持。参与的主讲者包括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长闻天祥、资深监製叶如芬、台湾资深剪接师廖庆松、马来西亚中文影视协会会长郑雄城、大马导演周青元和台湾导演程伟豪。

过去发展以及未来趋势
闻天祥、叶如芬和郑雄城在首场论坛《台马中文电影:过去发展以及未来趋势》中讨论了台湾与马来西亚电影产业当前局势及发展趋势,其中内容包括制片的成本预算管控、各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差异、影展如何成为新晋导演的助力、从演员到明星的养成、电影企划宣传及发行策略等等。
闻天祥分享自己眼中的马来西亚电影时称:”某个地方的小众电影,也许是另一个地区的人认识该地方的方式。因为有些故事,得由马来西亚人来说。”
叶如芬亦提出,当每位新导演都想拍自己的故事时,也许可以考虑开拓更多的可能性。从观众群思考更多面向,多拍类型片,在保有个人意识型态、本土概念的情况下,跟各国电影工作者交流取经。
“多元性是大马人的优势,如果你将电影当成终身职业,切记不要为自己设限。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走出语境与地域性,善用现有的补助机制作为自己的创作资本。而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内心那杯水装得太满,因为这样就无法装进其他的水了。”郑雄城对在场的电影工作者这么叮咛。

剪接心法与经验谈
第二场论坛《电影的守门人:剪接心法与经验谈》邀来台湾资深剪接师廖庆松为分享嘉宾,人称”廖桑”的他入行近半世纪以来参与剪辑无数电影,合作导演更是多不胜数。他形容自己为”变色龙”,无论跟哪种脾性的导演合作都没问题。他更自豪地说:”我从来不跟导演吵架,没有必要吵”。
“看电影是很辛苦的,拍电影也很辛苦,所以不必急着否定别人,不懂的就学习。在剪接这件事情上,我由始至终秉持着”无我论”,剪接师是为作品服务,而不是剪接本身服务。” 意即当剪接师与导演意见不合时,更应客观看待作品。

卖座电影不是梦?
《导演的视野 :卖座电影不是梦? 》由大马导演周青元和台湾导演程伟豪展开对话。两人的电影作品对影迷而言想必不陌生,前者有《一路有你》、《Ola Bola》等大马本地卖座电影;后者前期则有《目击者之追凶》和《红衣小女孩》,近期的《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更是口碑票房双收。
被询及是否介意被称为”商业片导演”,两人异口同声表示不介意。周青元坦言:”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上一部的票房与好评无法成为新电影的保证,因此所谓的头衔即是肯定,也是一种自我鞭策,时刻提醒自己在下一部做得更好”。

《悲情城市》首登大马荧幕
由侯孝贤执导,梁朝伟、陈松勇、辛树芬等主演的剧情片《悲情城市》首登大马荧幕,该片剪接师廖庆松和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长闻天祥在映后与大马观众一起进行交流。
侯孝贤1989年执导的台湾歷史电影《悲情城市》,2022年以全新4K数位版在台湾重新上映后获得巨大回响。睽违34年,《悲情城市》2日晚在GSC The Starling Mall举行特别放映会,该片剪接师廖庆松和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长闻天祥也在映后与大马观众分享交流。
由于侯孝贤当年拍片时,并没有把原有的剧本戏分拍完,作为剪接师的廖庆松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叙事故事上如何做出呈现时,他回应说:“剧本差不多是200场左右,但候导只拍了100场左右,我问他怎么拍那么少?他仅酷酷的回答:‘我觉得很囉嗦’,我就说这样我剪不下去啦。”
经过一番讨论,廖庆松与侯孝贤最终决定用“诗”的方式呈现,“诗的方式就剪气氛,你可以在片头前面30分钟,感受到整个战后的气氛,因为人物太多我也说不清楚,所以最后你们看到就是这个样子,控制气氛让大家去感受。”
闻天祥透露在他看完《悲情城市》剧本后,发现与电影所看到的有出入。 “即使剧本对白写得很好,但候导会觉得太囉嗦不要拍,或者拍了超级感人的画面,他又觉得太煽情不要。”他补充指出,虽然侯孝贤导演经常没把剧本所有戏分拍完,但他所拍完的部分都非常完整与惊人,而他的镜头下总是有着很多隐喻,看似破碎的东西都有其意义所在。
廖庆松不忘大赞侯孝贤,说道:“他喜欢用最简单、最自然的形式表达语言难以说出来的境界,这就是他的意图。”他透露侯孝贤拍电影喜欢隐藏,比起叙述政治大脉络,他更重视的是人物的本身,“他喜欢拍冰山一角,让大家去感受最深处的情感。也许对他来说,拍《悲情城市》只是在讲一个家庭面对政治环境的状态,并没有所谓的意识形态。”

《悲情城市》打破台湾影坛禁忌
《悲情城市》以台湾政治最敏感的“二二八事件”为背景,透过一个台湾基隆家族兴衰,带出封尘禁锢歷史。闻天祥在映后分享后上提及,电影从1989年上映至今34年间,片商随着局势改变,所引用的宣传标语也有所不同,从上映前的“这个故事在今天以前,你听不到,也不能讲”,到正式上映时引用“今年最热门的话题,最争议的电影”,再到现今的“身为台湾人,一生必看的电影”,都表现出台湾不同时期的意义。
他透露,该片是台湾首部触及“二二八事件”的电影,当年除了一举摘下金马奖最佳导演与最佳男主角(陈松勇)外,更勇夺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首部于世界叁大影展获奖的台湾电影。
正因如此,面对观众提问“电影如何在当时的局势下送检成功,并在台湾以完整版上映”时,闻天祥坦承金狮奖这个国际殊荣是其中一个关键点,“我觉得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结果,一方面是候导在国际电影中已占据一定的影响力,(送检时)虽然是有权利去审查,但你敢剪它吗?一旦动手了,就成为国际大新闻。”他也透露自《悲情城市》上映后,讨论政治、反省历史的电影议题在台湾影坛已经不再是任何的禁忌。

张念群拨款支持交流会
大马数字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于6月2日的媒体发布会上宣布,为了促进台马电影人有更多的交流,为本次活动拨款2万令吉,以支持和鼓励大马电影产业在国际舞台发光发热。她说:“我希望接下来可以有更多专业和资深电影人,愿意分享更多的经验,一同推动电影市场的发展和趋势。我相信无论是马来西亚电影人或是想投入电影制作等领域的国人,都可以从这些活动中互相学习。”
张念群透露,为了协助本地制作业发展及推动大马成为国际电影制作地,她呼吁大马电影制作组积极申请由通讯和数码部推出的大马拍摄影片回扣奖励机制(FIMI),符合资格者不但可以获得30%现金回扣,以降低制作费外,通过“文化测试”(QMPE)者还能再额外获得5%回扣。她也表示目前正积极与中国方推动两地合作的可能性,若计划落实将会为马中影视工作者带来更多的福利。
闻天祥鼓励大马电影人报名金马影展创投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长闻天祥表示,促成这次的交流会全靠一场与大马影人的饭局,更笑说以后要多跟大马的朋友吃饭,以便有更多电影交流活动的诞生。他也不忘称赞说,近10年来大马作品在金马奖都有不俗的成绩,更从中发掘到大马电影的有趣面向。
恰逢今年为金马奖60周年,他也趁机宣传道:“金马奖在6月1日开始报名,有兴趣的电影界朋友请关注各种讯息。”他也鼓励大马影人参与金马国际影展、金马创投会议、金马电影学院等专案,并希望透过这次的活动能带动更多马台两地的活动交流。
马来西亚中文影视协会会长郑雄城则表示很高兴能在大马中文电影扮演推动者的角色,他呼吁道:“大马新晋导演们,若你们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关注、被更多人看见或受到肯定的话,记得要抓紧机会在7月31日金马创投报名截止日期前提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