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员常会将自己在公司的付出,跟其他同事的付出做比较,当他们发现同事付出少而薪资却比他高时,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被不公平对待的感受。这种比较当然不完全是对的,但如果公司已说明不同职责与工作内容,就像一位助理负责的工作是收集某某数据,而另一位专员负责将数据拿来做分析后,还需编写文案,或许后者处理公事效率高看起来很闲,但是两者之间的工作范围和所需的专业能力并不相同,提交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那么这就不算是不公了。
遗憾的是,很多公司在起步时因没制定薪资标准,而导致同级职员间的薪资有差距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雇主急着聘用人才,当招到合适的候选人时便任由他人决定所期待的薪资,而不是以他的工作年资、学历条件或能力条件来衡量。甚至一些公司,会把在职最久的职员视为最资深的,只要新请进来的,不管过去经验有多丰富,都会视作小白。一旦大家在工作上互相切磋时,就会慢慢发现谁做事的效率与能力并没达到岗位所需,加上牵涉到薪资有明显差距的时候,就会演变成让人感觉公司不公平的局面。
在公司制定薪资制度前,首先要考量的事情包括年度预算(薪酬福利、年终奖励、晋升、加薪、绩效奖励等)、不同岗位的专业条件要求、市场薪资调查(区域、不同岗位领域如IT技术人员或行政人员)等。公司总不能没计划的盲目招人,在年报盈利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会导致公司陷入的财务危机。以下提供了一个关键例子,是适用于内部参考的级别标准表,可自行添加其它条件:
只要标准表拟出,在做招聘时就能根据以上职位及年资来编写职责及工作条件,而在应征时则能参考“薪资介于”来制定底薪。个人能力跟年资或学历不一定都能画上等号,所以通过面试考核及试用期考核,便能做出最终定案,来决定候选人或新职员适合落在什么岗位上。
以上职位与级别的分类标准,同样适用于公司年终考核,在新职员入职时就必须说明,年终考核分数介于多少分就有资格列入晋级或晋升名单。若那时候公司正有某个职缺,而该职员达到晋升条件,那么在调薪的时候,同样可以参考以上薪资介于的标准来制定底薪。只要做到这样内部透明化的制度,就毋须担心职员私底下谈论“薪资保密”的话题,反而会让大家更积极的去想要怎么努力达到目标。
所以,在公司请来一位级别12的副经理时,在职多年的职员也会清楚,这位新资深职员的条件是有达标才会被录取的。当然,在《员工手册》也必须注明,公司自是希望能提拔在职员工,但若出现新职缺时,在职员工没人在考核或条件上达标,公司必须被逼从外招人。那么这样不单只不会让职员们感受到被不公平对待,反而职员之间的良性竞争会更加强。此外,在公平竞争的环境里,适者生存的政策是必需的,年终考核不达标的职员不但没能加薪,反而要接收辞退通知信。当然,为了打造公平竞争的职场文化,这些规章制度同样得要在新职员参加入职培训时就清楚说明。
(以上观点仅属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