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添端午过节气氛,普遍大众会直接把粽子当主食,甚至可能一餐就吃好几颗。然而市面上的传统肉粽大多是由炒过的糯米,以及滷过的五花肉、香菇、栗子、蛋黄等组成,高油重咸的烹调方式是造成民众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以及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一不小心太放“粽”而食用过量,可能加重身体负担。
天天吃粽子,甚至餐餐吃粽子,除了须当心三高问题外,还可能会产生消化不良、急性肠胃炎、胃食道逆流或胀气等现象。赵函颖营养师也提醒,如果有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必须控制在每天一颗或每餐半颗粽子,并且一定要搭配高营养价值的蔬菜水果一起食用;而针对一般民众,由于粽子含有高油、高淀粉,必须取代正餐中的白饭,因此每餐建议至多一颗粽子,且必须搭配两份蔬菜和一份水果。
至于如何享受过节气氛,又能吃得安心、无负担,且健康均衡呢?赵函颖营养师提出3大“粽”点,分别是“细嚼慢嚥”、“补充水份”以及“搭配高营养价值的蔬果”。
“细嚼慢嚥”:由于糯米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民众须细嚼慢嚥,每一口粽子至少要咬二十下,促进消化酵素分泌,进而改善消化,且食物体积小也能减少肠胃负担。
“补充水份”:肉粽中的蛋白质、油脂与淀粉,都需要透过水份来协助代谢,因此建议粽子尽量选小颗的,并且在餐后多补充水份以利代谢。
“搭配高营养价值的蔬果”:吃一颗粽子建议搭配两份拳头大的高营养价值的蔬菜水果,可以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与酵素的花椰菜、高丽菜、奇异果、木瓜等,针对肠胃比较不好的民众,特别建议在餐前先吃一颗奇异果,再吃粽子,不仅能帮助消化,还可以帮助缓解胀气、分解蛋白质,以及帮助新陈代谢。
赵函颖营养师提醒,早上10点与下午3点为补充酵素的最好时机,建议可以在餐前、餐后或是两餐之间摄取,若以午餐食用粽子为例,则可以在早上10点先吃一颗奇异果,中午12点再吃粽子与两份蔬菜,下午3点补充一颗奇异果或一份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