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台湾种植番荔枝(称也释迦)和莲雾的农民都愁眉不展、忧虑及紧张,因为,从当天开始,他们和其他种凤梨的台湾农民一样,面对产品不能销到中国大陆的困境。
继3月开始禁止台湾菠萝输入后,9月19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出新公告,由于验出由台湾输入的番荔枝(释迦)、莲雾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纹粉蚧”,因此自9月20日起全面暂停输入中国。对此,台湾各界议论纷纷,境况就跟半年前一样。
而主管机关,台湾农委会主委陈吉仲出面表示,他代表所有台湾农民表示“当然无法接受”,他强调,这是中国大陆方面片面暂停输入,不符合国际规范,将祭出10亿新台币在内外销帮助台湾农民。
陈吉仲说,9月19日上午9点,中国方面才通知农委会防检局,他认为,在中秋佳节宣布此事当然令人无法接受,且中国举措完全不符国际规范,陈吉仲强调,所有介壳虫处理就如同早先发生的菠萝(凤梨)事件,只要进入到输入地区进行熏蒸就可,他表示,很讶异为什么中国大陆可以这样不处理,且从来都不告知所谓不合格件数有多少,只讲不合格。
陈吉仲的讶异当然是假讶异,他心知肚明的是,这一切,都是和政治有关,连台湾农民都懂得骂:啊你们每天在骂中国中共,然后还要求他们买自己的产品,谁那么贱?
尽管农民一语道破,当执政台湾的民进党对这次事件的应对方式,和凤梨被禁一事几乎是如出一辙,一开始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强硬态度,蔡英文还利用此事高谈这是“考验台湾人民团结意识和韧性的时刻”。
记得三月当时,台湾官方也是义正辞严出面控诉北京违反国际贸易规范、将上诉至WTO,并同样表态要投入新台币10亿元“拓展外销市场、启动多元加工”。民进党政府不断“大内宣”,称台湾菠萝外销表现亮眼,言下之意即不需要依赖中国大陆市场;但事后也传出包括外销到澳大利亚的菠萝,运费比水果本身还贵,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台湾人向媒体表示,“只有满满爱国和乡愁的人才会买进口”。
打蛇打三寸,菠萝、番荔枝、莲雾是台湾销陆水果前三名;中国对准这三个目标出手,民进党在台湾境内可得为它们搞得焦头烂额。
据台湾农委会统计,台湾番荔枝年产量约5万7000公吨,莲雾年产量约5万公吨,2021年外销中国分别为1万3588公吨及4792公吨,虽然分别仅占总产量23%及9.6%。但以出口量计算,台湾莲雾去年有近97%的出口(约4792吨)都是销往中国大陆,产值达12亿台币;番荔枝部分,去年出口的95%以上(约1万3588吨),也是销往中国大陆。台湾媒认为,两种水果外销非常依赖中国大陆,此次暂停输入恐怕会造成不小影响。
如今,番荔枝与莲雾又将遭遇与菠萝相同之命运,不知道蔡英文政府是否又要故技重施推出“吃播”服务,呼吁台湾民众帮忙购买相关农产品,甚至央求“理念相近”国家帮帮台湾解决燃眉之急?
从台湾凤梨去年全年的出口降了超过四成的记录显示,番荔枝与莲雾比凤梨更不耐存运,台湾当局如何应对中国的禁运,确实不容易。
归根结柢,一切的关键仍在于两岸关系之上。对北京来说,看准了自身是诸多台湾许多输出品项的首要市场,借此扼住台湾外销产业的咽喉,盼蔡英文政府能够早日改弦易辙;然而,对台湾而言,北京一次次的禁令,可能反而更增添台湾社会对中国大陆的不满,也强化蔡英文政府继续倚美倚日的信念。
日前成立“战斗蓝”的资深媒体人赵少康则向蔡政府喊话,面对一波波冲着农民而来的制裁,现在不是持续喊话激化对立的时候,而是应该和平对谈,保住人民生计。赵少康强调,蔡政府不能一面打抗中牌赚取政治红利、激化两岸对立,又对因此招来的强烈反制毫无准备,提不出反制策略。
重要的是,受伤最深的,就是那些辛苦栽种农作物的基层农民、以及无辜的水果,他们被当成两岸摩擦下的牺牲者,无奈蔡英文政府却仍一意孤行忽略问题的根源,接下来还有哪项农产品会被点到名,想必会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网络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