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1月份《东方日报》的一则新闻指出,新加坡外来人口已增至216万人,当中44%来自马来西亚。对我国人而言,去新加坡打工“赚新币”的典型说法,一点都不生疏。论文化背景,与其它国家相较起来,新加坡确实和我国没差太多,从环境、种族、食物、语言(甚至口语)等,都非常相近。或许这些熟悉的背景,加上拥有良好的治安,是让我国人放心赴新工作的主要因素。
在新加坡打工虽然有兑换率的优势,却常会被挂上“马劳(我国人给新加坡工作的人挂上的称号)”的身份,听起来真的挺无聊、无趣的。若说要以外籍人士(expats)的身份,在海外工作与生活,而本身不把“赚钱”作为首要条件的话,就请忘掉新加坡吧!去学习全新的语言、文化、历史,吃道地食物,与从没相处过的族群合作,才能真正有种增广见闻的感受。有别于打工度假,海外打工是拥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居住在一个固定的家,融入大环境与当地人、各国外籍人士一起,长期踏实地经营生活。
语言打破障碍和范畴
当年我决定去柬埔寨工作时,身边多数人是以瞧不起的眼光看我的,尤其知道我当时领的薪资跟我国的一样,加上2012年的美金兑马币汇率仅是2.98。而后来我发现,多数来自正在发展中国家的人们,都向往去已发展国打工赚钱,而来自已发展国家的人,则爱到第三世界国去体验生活。在踏入国外多元文化的环境时,第一件让我感到光荣的事是,在工作上我发现中文、粤语、闽南语和英文竟然可全用上!虽然没有一门语言是说得完美的,但不至于鸡同鸭讲。马来西亚华人对多种语言与方言的掌握,果然很有用。而很快的,我也开始在当地报读上柬埔寨语和法语课程。
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外语的词汇,听起来像某种熟悉的语言,如“椅子”在柬语的发音“gao eh”和北马福建话“gao yi”的发音类似;法语的“很多(beaucoup)”听起来就是马来语的“书(buku)”,因此很容易记得。而在学习法国语,掌握了难懂的语法使用后,让我同时也更理解英语的语法。在长期与各种国籍的朋友打交道的生活环境里,尤其当中只有自己一个是大马人,生活久了,我发现我的口音和腔调开始逐渐转换,我想那是受听觉习惯影响的。而身为大马人,对我而言最艰难的挑战是,得在说一种语言时,就只专心地说该语言,不然我会习惯性把五种语言混着说,以至交谈的对象露出困惑的表情。
在国外工作,随时可到处甚至跨国旅游。比如在柬埔寨可搭巴士去邻近的越南和泰国,若居住在地理位置偏向北部的城市,那么买去北部国家的机票会较便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时常会给人开阔眼界的感受。若不出国,也可在周末的一个休息日,搭嘟嘟车去临近的旅游胜地观光,就算只去当地菜市场,即可观看不同的生活情景、享用当地美食。此外,我所居住的城市金边有如小地球村,只要我混入某国人圈子,就仿佛去到了他们国家,体验到他们的生活文化。就比如说,创作歌曲是我其中一项嗜好,我在混进美国人圈子后,认识了“Open Mic”这项活动,才知道这样的活动是特别让创作人上台去演唱或表演脱口秀,展现自己的作品的平台。
(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