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东京奥运昨日(8日)落幕,一切都已成定局,运动健儿有人欢喜有人愁,但输赢那是兵家常事,能在世界舞台一展身手已是很大的肯定,也是选手最美好的回忆。
对于举办国日本,赛事结束后要面对的可能是来自各国或国民的检讨声。这次奥运官方声称成本为154亿美元(约650亿令吉),在牛津大学的研究中排名史上最贵,但究竟对日本来说,举办这场奥运真的只有赔本吗?
根据美联社报道,日本政府的审计人员表示,这次东奥的实际开销可能是官方数据的两倍,扣掉国际奥委会(IOC)与厂商赞助等的67亿美元(约283亿令吉)经费外,其余资金都将来自日本人的纳税钱。
来自牛津大学一项对奥运费用的研究,自1960年来,所有奥运平均超支172%,而这次东京奥运的超支率将为111%或244%,取决于选择哪些费用计入成本。
这项研究的作者佛莱夫伯格表示,被认为是最贵的一场奥运是2014年的索契冬奥,成本高达510亿美元(约2154亿令吉),2008年北京奥运也常被点名花费超过400亿美元(约1689亿令吉),但上述数字可能包含更广泛的基础建设成本,例如道路、铁路、机场、住宿等,而我们并没有把这些项目计算在内。
佛莱夫伯格说:“国际奥委和主办城市对追踪成本向来不感兴趣,因为细究之后往往会发现超支,这只会让自己尴尬。如果国际奥委能多买点单,而不是都要主办城市出钱,成本将会降低。“
但这次东京奥运的最大赢家,似乎是国际奥委,因为透过这次奥运,国际奥委确保了30亿至40亿美元的转播权收入,尤其是观众未能入场观赛。国际奥委本质上就是一家运动和娱乐企业,近75%收入来自出售转播权,18%来自赞助商。
国际奥委之所以会推动举办奥运,部分原因是所谓“主办城市协定”(Host City Agreement)中的部分条款有利于他们,而非主办国日本。
为什么各国争相申办一场未必赚钱的国际赛事?
那么东京还有其他城市为何还争相夺取奥运主办权?德国运动经济学家梅尼格表示,奥运对经济几乎没有提振效果,但也非一无是处,包括让主办国选手容易得奖牌的主场优势、让该国民众享有新的体育设施、提高国际意识,以及对都市再造的决策可加速进行。日本这次确实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多金牌和奖牌。
这次奥运的大赢家还包括建设公司和承包商。东京这次新建八座场馆,最贵的两座是耗资14.3亿美元(约60.41亿令吉)的国立竞技场和5.2亿美元(约22亿令吉)的水上运动中心。不过据说接下来两届奥运的主办城市-2024年的巴黎和2028年的洛杉矶,都已表示不会盖那么多新场馆。
虽然东京可能因为新冠疫情和无观众比赛而蒙受损失,但这些衝击也只是短期的;对经济规模达5兆美元(约20兆令吉)的日本来说,这些损失也算不上什么。因为一项奥运成本研究表示:“主办奥运的目标,应该是让举办费用能和一般公民分享到的利益相匹配,因为他们等于透过税金提供了活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