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五月初五(14/6/202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留下姓名的作家——屈原,他的不朽及保家卫国,以端午节来歌颂伟大的爱国诗人也不为过!
龙舟竞渡、“抢救”豪杰,被视为民间一项可歌可泣的良俗,从古迄今他那忠贞爱国的举动,给后代铭刻下历史的爱国烈士,而且也传颂给龙的传人。
人们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传统般包裹粽子,以纪念楚国忠臣屈原的事迹。据考察,胸怀祖国疆土的诗人,他为了楚国的福祉,三番几次犯言直誎,前后两次被“放逐”。由于耿直不计个人的得失,被奸臣陷害。
他极力反对楚怀王亲秦叛齐的外交政策,当时,“连横”派得势,怀王受秦厚贿,结为亲家。
楚王耳轻聆听奸臣的进言与“合纵国”齐国绝交。屈原目睹“皇上”的劣径,有损国家的利益便直言谏止,因而开罪怀王和连横派而遭放逐。
鉴于护国无望,屈原深感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念的破灭,国家陷困,前途一片茫然黑暗和无奈,于是在公元前278年投江自尽,结束了他上下求索的一生。
屈原在汨罗江投水时,当地百姓闻悉后追赶到洞庭湖,但却无法拯救爱国诗人。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愐怀,人们在湖祭奠他,先是按照惯例把米盛在竹筒里,当初的举动流传迄今的龙舟竞渡。
目前改变竹筒到裹粽子,我们有必要“剥丝解渣”,尤其涉及粽子含添加物——硼酸及裹粽子的尼龙绳!
有者在烹饪粽子的过程中,掺入有害的“物质”,美其名指硼酸能令糯米不粘粽叶,而且食客能轻易剥开粽叶,粽形会维持原状。
至于尼龙绳,据说可节省“开销”(因草绳较贵),虽然尼龙绳没直接接触粽米,但它却含有酯乙烯,经过高温烹煮会产生甲醛类和二甲烷类毒素,使人中毒!
来临的星期一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亦是纪念古代中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日,在此我仅劝导业者和消费人尽可能不要使用上述两种“毒害物”来裹粽子,以免发生悲剧。
犹记得很多年前,笔者受邀前赴霹雳州安顺作专题演讲,当时当地刚刚发生了食物中毒多人死亡的惨剧,几乎人人“闻毒色变”,既使我有再大的努力,也无法“拯救亡魂”的事实。
据悉,硼酸是不能随便卖给食品业者,但是吊诡的是他们仍有办法购得,更明目张胆违法使用。作为消费权利先锋,吾等呼吁当局把硼酸列为B组毒药,并严格监控。
下列,笔者有个温馨提醒,消费人可以在食用所怀疑的食品,如黄面、云吞面、福建面及果条之前,自我检验试验材料——滤帋、甲基化酒、稀盐酸和黄姜粉。
1.先将黄姜粉和一些甲基化酒精混合、摇匀,变成黄色的液体。
2.把液体倒出来,将滤帋浸入液体里,然后取出晒干。
3.滤帋晒干后,将食品样本放到帋上,再滴几滴稀盐酸。
假如样本含硼酸,滤帋将会在两、三分钟后变成浅粉红色。
总之,这些检验的步骤并非人人想试,我们恳请有关当局“犯患未然”,弃除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