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 产生于宋元时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因其大多数为迁徙至福建的客家人所建,故又称 “客家土楼”。
这一独特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体现了人文造诣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享,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永定土楼,又称筒子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福建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凤楼、大的方楼和圆楼。
芋头包(芋子包)
新鲜牛肉绞剁成肉酱,拌少许薯粉、盐,制成丸状,然后再放入比目鱼、香菇的清汤中。食用时再放些胡椒、葱花、味精之类的调味品,味鲜爽口,食而不腻。
芋子包是福建永定的汉族特色小吃之一,早在明朝就已名扬闽西。永定有句农谚:“无山不客客住山”、“番薯芋子半年粮”,是旧时当地客家人日常生活饮食的写照。
永定客家人多居住山区,芋子和番薯是闽西山区客家人的主要食粮。客家人吃这些杂粮吃多了,也会讲究起口味来。于是,芋子包、芋子饺、芋子粄、芋子丸……等各种花样便应运而生了。
它既不属于菜,也不属于饭,更不属于糕,但它就是由菜做成的,可以当饭吃,也可以像糕一般随身携带。
就算到了现在,食物不再短缺,各种山珍海味成了永定人餐桌上的“日常”,每年的端午、七月半、中秋、春节……以及平日的喜宴上,芋子包仍旧是永定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芋子包在永定客家人的餐桌上占有重要位置,其荤素搭配,鲜香掺和,取芋味之清芬,得鱼肉之鲜醇,是永定客家人以芋子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又一美味佳肴。
炒发糕
发糕、中国客家人叫做发粄。客家发糕松甜可口,许多人当成糕点或早餐享用。和全世界一样,汉字也用“甜”来表达喜悦和幸福的感觉。这是因为人类的舌尖能够最先感受到的味道,就是甜,而这种味道则往往来源于同一种物质——糖。
炒发糕是客家人对幸福甜蜜的进一步诠释,用桔皮、红枣和甜甜的冬瓜糖等一切喻意美好的食物与发糕翻炒,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它们所打造出的风味和营养令人叹为观止,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客家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
注: 发糕就是大马华人用来拜祭神明的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