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相信全球性经历了“在家办公”的体验,就算不受影响的行业如医疗业、银行业,都因社交距离政策而实施了排班在家办公的制度。大家最为熟悉的“在家办公”的英语用词为“work from home”,实际上有另外叫法更为广泛 – “mobile workforce”或“mobile workforce management”,具体含义是员工不需到办公室去上班。办公室外的地点不限制于在家,如保险行销代理、电召车司机(Grab)等的都算是。“mobile workforce”看是新体验,实际上根据早在1972年的记录,当杰克·尼尔斯在远程(Jack Nilles)负责NASA复杂的项目时就提及过“远程办公”一词。
初出茅庐的我,开始听到“在家办公”时我很自然的问是诈骗吗?
对我而言,早在学院毕业后在2006年时,我的第一份3年的工作就是在家办公的。记得刚毕业那期间,很想找上一份在办公室上班的工作,因完全没经验又紧张,在吉隆坡面试过的每一份工都落选。更夸张的情况是,应征过一份产品推广的岗位,我只期待得到800令吉的薪资都被拒(那个年代也算是很低了)。直到有位朋友说,他的亲戚的朋友在招“在家办公”的员工,开始听到时我很自然的问是诈骗吗?得到的答案却是,你必须亲自到新加坡应征及印证吧,为了不再跟父母伸手要生活费,20岁那年我鼓起勇气搭巴士去新加坡面试。
那时候面试,我的英语会话真的很差,甚至听不明白,紧张到答非所问。很惊喜的是,我马上录取并逗留在新加坡两周培训,更开心的是薪资比800令吉多了超过两倍。在培训时,我才知道自己申请的是旅行社机票专员的岗位,负责的是新加坡中文市场的热线,主要为当地生活的中国人服务。
过后我猜想,我录取的两个原因:1. 办公室里同事的中文书写能力欠佳,刚好我这方面能力比较强、2. 用马币薪资请我比在当地用新币请人省多了,但同样是双赢局面。经系统培训跟考核,我顺利的在两周通过了,公司给我提供了一台热线仪器,回家时链接网路以使用新加坡的桌台电话。回马后,我先买一台手提电脑才能办公,公司以12个月的分期付款交钱,当时还是社会新鲜人的我,唯有向姐姐借钱买。
那个年代,大家是使用msn的,技术人员通过teamviewer来操控我的笔电,在远距离设定机票系统。推广渠道我只须在论坛上发促销帖子,就会有很多顾客拨电或发邮件询问,而机位有任何问题我只须通过拨电,联络上各大航空公司或机场来解决问题。至于老板如何知道我有没做好作业?当时他是上网登入热线仪器的户口,从系统监督一天有多少/什么号码曾拨出、拨进及没接,而每个月尾业绩报告出炉时,得知售卖了多少张机票就能看出表现。每三个月我得回办公室两周,跟老板、同事聚餐或有新项目培训,直到我晋升主管时开始在大马做招聘、培训,录用新一组在家办公的团队。
外籍人除了喜欢柬埔寨而定居下来,也常往其它国家飞,一边旅游一边办公
回到柬埔寨生活,接触到多国在金边居住的外籍时,发现蛮多欧美人也是在家办公的,他们专业有:新闻记者、律师、大学教授顾问、电视节目主编、非政府组织项目顾问等。他们所做的事情,只要在限期内把任务交上,有任何问题通过软件工具沟通或开会就行。他们除了喜欢柬埔寨而定居下来,也常往其它国家飞,一边旅游一边办公。回想我在家办公时,只在姐姐吉隆坡的家跟父母吉打的家两地往返,不曾善用这种“福利”自由的飞出国到处办公。最可惜,每次出差到新加坡我只呆在宾馆,因办公室在小印度地区,我只在那一带活动并没趁机去游玩。
经2020年世界各地封城、行动管制令实施,原本少数人体验的“mobile workforce”,演变成大部分人都体验了,相信传统在办公室上班的制度将因此改写。尤其是那些非门市、非得面对面顾客领域的,管理层或许会考虑省下支付的租金费,此后允许员工不需再回到办公室上班。能顺利实施此制度的前提,公司、管理者须使用相关系统或制定KPI考核,就不需怀疑员工是否有尽责,毕竟有系统的报告“会说话”。
欢迎参与我的【梦想对话】Facebook 直播
日期:11月9日(星期一)
时间:晚上 8pm-9pm
(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