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爱吃鱼
自古以来人类就爱吃鱼,甚至有“无鱼不成宴”的说法,也留下了很多关于鱼的美食诗句,北宋名臣范仲不仅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对吃鱼也是喜爱之际,《江上渔者》中有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说道鲈鱼的美味,晚唐诗人李珣也深以为然,留下了“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的诗句。
鲥鱼 近代才女食神张爱玲的最爱
《中馈录》中记载的“蒸鲥鱼”,也是宋代的一道名菜――将去肠而不去鳞的鲥鱼,加上花椒、砂仁、酱、酒、葱,蒸熟以后再去鳞。
古时候的文人墨客,大多数都是爱鱼一族,这种对鱼的喜爱之情,延续到了今天,张爱玲就曾在自己的著作《红楼梦魔》中写到,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形容鲥鱼虽然鲜嫩美味,却无奈因多刺而无法尽兴品尝,可见张爱玲对鲥鱼的狂热。
鲜味的来源
鱼因其美味和营养,不仅文人墨客们喜欢吃,历来也是广受劳苦大众喜爱的食物。
当初仓颉造字,就把“鲜”字归于“鱼”,将鱼当做“鲜” 的代表,可见鱼的鲜味至极,现在的江河流域污染太严重,又因为过度捕捞,很多以前常见的鱼都成了珍稀品种,普通人寻常品尝不到这种美味,据说古时候最好吃的鱼,单单只用盐简单调味就是无上美味!
秦始皇与鱼丸
相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十分钟情于吃鱼。帝王吃鱼也讲究,不喜欢鱼刺,就让厨师把鱼刺剔除干净,后来一位楚国厨师应召给秦始皇做鱼,误打误撞用摔打过的鱼肉汆成丸子,也就是今天我们吃到的美味的鱼丸,当时深受秦始皇喜爱。
环保捕猎
尽管古人喜爱食鱼、吃肉,但是他们在捕鱼、捕兽的时候,非常注意“百世之利”。春秋时代的文子就提出:“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也正因为如此,才留下了如此多的资源给我们,而现在,环境受到污染,很多物种都因为过度的捕捞而灭绝,可能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只能在书上看到过去的物种资源。
鲥鱼VS 大马刺壳鱼(Ikan terubuk)
各位读者或许还不知道古代著名的鲥鱼就是大马食客趋之若鹜,梦寐以求能尝上一口的“刺壳鱼” (潮州语),马来人叫做Ikan terubuk, 就连孟加拉外劳也疯狂的一种海鱼,一般的吃法就是煮咖喱,或者油炸。十多年前,大马鱼业局也鼓励养殖淡水的刺壳鱼~terubuk 用来做加工,特别是咸鱼和臭鱼(酸鱼/腌鱼)。
目前大马能够买到的terubuk 一般上都是缅甸进口的冷冻产品,而且也是大约400克的“”小鱼毛“”,华人社会是不会稀罕的一种鱼类。然而;如果说能够遇见3-4公斤以上或者更大的“大大刺壳鱼” 那就另当别论了,非常的珍贵和自豪的一件大事,笔者在10多年前就有一般“”食客” 老友,高价求购东马出产的“大刺壳”,然后“大排宴席”邀请好友们, 豪气万千的大秀一番才叫过瘾。
盐烧刺壳鱼(Ikan bakar terubuk)
大刺壳鱼最完美的做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刮鱼鳞,不能破肠肚,只用粗盐或海盐包着刺壳鱼,用碳火慢烤,逼出鱼鳞的脂肪和鱼肝油,特别是胆汁,一口咬下去的感觉可真的是无法形容的美味甘香,鲜醇无比,飞上云端的感觉,真的醉了!
各位读者看到这里,可想而知,张爱玲一生追求浪漫到死的女人,为什么会有把鲥鱼(刺壳/terubuk )列入人生的三恨了吧?
一生中要是没能好好吃上一口鲥鱼的话,那可真的是;相濡以沫,莫过相忘于江湖般的遗憾了!
如果各位读者不想抱憾的话,不妨试试神话传说中的鲥鱼/刺壳鱼,你一定会了解张爱玲的痴狂和浪漫。
温馨提示:
本地马来烧鱼档(Ikan bakar)可以吃到小条的刺壳鱼(Ikan terubuk),当然还有,近年来雪隆一带最火红的N牌批发超市也能买到缅甸进口的小刺壳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