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混口饭吃
人的生命很短暂,这短暂的人生,无一例外都同吃喝纠缠在一起。人之初从娘肚里呱呱落地啥都不想,唯一的欲望是吃一口妈妈的奶。
襁褓之后的童年,吃喝、玩耍两件大事,吃喝是第一位的。上学读书,吃喝仍很重要,没吃没喝还谈什么学习。进入社会,也多是忙着为吃喝去赚钱,即俗称的“在那里混饭吃”。活到七老八十更怕没吃没喝,每日每时都在关心着无比重要的吃与喝。应验了,人生最安乐之事莫过于;吃得饱,穿的暖!无论富贵都得要吃,也得要穿,分别于材料罢了。
作为凡夫俗子一人,自然更难免俗。天命之年,回首来时路,无论是坎坷还是辉煌,无论是屈辱还是荣耀,其酸辣苦甜、升迁沉浮,皆同吃喝密切相联。
食无贵贱适口而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以上是一首宋代美食家苏东玻的诗,大意是说:
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 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东玻先生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好多人都知道宋代诗人苏东玻爱吃猪肉才做了东玻肉,但是从以上这首诗,说明了他也爱将田野河边生长的野菜,例如:蒌蒿、芦芽、野菊和荠菜等做出比东玻肉更好吃的美食来。这就是古代美食家常说的:食无贵贱,适口者珍!
就地取材但求新鲜
亚洲才子美食家蔡澜先生,对美食都一致强调的是烹调技术而不是昂贵的食材,但求新鲜!最爱的是豆芽炒豆干。蔡生说:那是因为便宜食材容易得到,可以多做学习,而昂贵的食料不舍得多练习,所以未必好吃。
蔡生更会习惯性的举起酒杯,尝了一口,笑咪咪的说道:我是不喜欢吃鱼翅的,因为鱼翅本身就没味道,何必花多多钱,多多时间去烹制,这是个浪费。倒不如来一碟简简单单的“蔡家炒米粉”经济实惠兼好味道。
古代诗人和美食家们,最爱的是“就地取材”当季时令的美食。虽说当时生活贫苦,资源有限,但是,他们也能把厨艺发挥到淋漓尽致,留下了不尽其数的食谱,哪怕就是区区的野菜或红薯。对于美食,蔡生个人也是非常赞同那句话:不在乎贵重,而在于“适口者珍”。
许多美食典籍都记载着好多歌颂美食的诗词文学,除了苏东玻,顺手拈来有:梁实秋、鲁迅、陆游、陶渊明、孔子、孟子等等。
动手做饭美食回忆
我第一次动手做饭;是9岁时的鸡蛋酱油捞饭,热腾腾的白饭,打入一颗生鸡蛋捞均匀,再加酱油调味,便是我童年时的午餐了。
现在弄的话,可加入香菜、葱花、腐乳、芝麻也不错!要不,再来些爆香了的香葱或蒜片。要再劲点的,可以添些猪油,那便成了“超级食神猪油捞饭”,也真够豪气。
好吃菜单应该记录
想说的是;人总会怀缅过去的某些人和某件事!令人特别怀念的就是那些,年少时在乡下尝过、做过或者看过的菜肴。
我想,必须趁早把它记录下来,就像蔡生说道:总不能等没记忆时,让它随风而逝吧?
记录多一件食谱就多一样食物流传下来,该是一件好事。要不然,多吃一餐饭,人生就会少了一顿食物,然而好的菜单和食谱也会渐渐的消失……